【大紀元11月26日報導】(中央社記者許耀彬澎湖二十六日電)
大西洋鮪類資源保育委員會(ICCAT)對台灣採取明年大目鮪漁獲配額縮減,對台灣捕鮪漁業將造成衝擊。澎湖海洋牧場的箱網養殖產業,若能成功帶動部分傳統漁業轉型,值得期許為台灣水產產業的開創新出路。
大目鮪漁獲配額遭縮減,台灣農漁政機關和漁民能否在現有的資源下,轉向創造水產養殖產業經濟,再覓得一線生機和出路值得重視與思考。
我國農漁政單位在台灣地區包括離島澎湖,推動箱網養殖業已有十幾年歷史,箱網養殖產業已具規模和商機,人工養殖技術已臻成熟,不過全台灣箱網養殖產業仍屬方興未艾的階段,尚有成長空間。現在面對來自國際間對我國漁業的衝擊,更凸顯推動海洋牧場的箱網養殖產業,可以讓全台灣部分傳統漁業轉型,又可開創台灣水產產業的出路。
台灣地區目前箱網養殖漁業產能和產值逐漸提升,諸多養殖魚種中,又以全身僅少部分不能食用的海鱺魚為最大宗,經過十幾年來的推廣後,也創下國內水產養殖高經濟產值。因此,面對國際間對我國漁業產業造成的衝擊,海鱺箱網養殖這條水產漁業產銷通路,或許就是台灣漁民另一條可以選擇的活路,同時也有機會在這樣的衝擊下,為台灣水產漁業創下高經濟價值的奇蹟。
海鱺俗名稱為「軍曹魚」有台灣鮪魚之稱,我國在民國八十二年以人工催熟方式培育魚苗成功後,隨即成為澎湖海域海上箱網養殖的主要魚種。海鱺屬於中體型、成長快速的食用白肉海魚,平均養殖一年即可達六至八公斤,使得澎湖的產能逐漸凌駕其他縣市之上。
澎湖目前最新興的箱網養殖海鱺產業,也是未來澎湖新型態漁業資源與特色產業。海鱺魚的經濟價值與營養,不比鮭魚或鮪魚遜色。目前澎湖縣海鱺養殖面積約一百二十公頃,養殖箱網口數近九百口,養殖地點以澎湖縣馬公菜園、澎南、通樑、員貝、竹灣、內垵等海域為主要產區,年產量約二千五百噸,以每公斤一百五十元計算,每年產值可達三‧七五億元。
目前全台灣由北而南均有零星海上箱網養殖,在澎湖和屏東小琉球與恆春地區最為集中。仍以屏東縣總養殖面積最大。
澎湖地區箱網養殖面積雖然擴增速度慢,在漁政機關輔導下,箱網養殖主要魚種─海鱺魚的產能大增,產量產值也跟著緊追屏東之後。尤其經過主動積極的行銷後,海鱺魚在國內儼然成為澎湖甚至台灣的新國民魚種,通路主要銷往日本、韓國,雖然中國東南沿海和南洋一帶亦有養殖,不過台灣的產品仍較受國際消費市場青睞,顯示這項產業潛力雄厚。
此外,澎湖從二零零三年起每年辦理菊島海鮮節,除推廣休閒漁業結合觀光產業外,並特別將海鱺魚的推廣銷售管道與商機行銷串連。期望藉由活動同時行銷澎湖箱網養殖產業、結合觀光的休閒漁業體驗帶動商機,成效不錯,也顯示箱網養殖產業未來會成為水產養殖的主流,因此,海洋牧場的概念和推廣箱網養殖產業,將會是台灣全新的海洋資源經營和海洋資源永續利用的最佳方式,亦可為台灣漁業出路再爭一片天。
資料來源:點這裡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